死神一步步逼近孩子,妈妈是坚持还是放弃?
今天是5月19日,世界炎症性肠病日,特意推出一篇文章。
2017年暑假,门诊来了一家三口,抱着皮包骨头的小九过来找我看病,
小九妈妈说,从3月份北京C医院出院后本来打算来找我,出院后发现病情暂时稳定,就没有来。4月份小九在老家又反复发热全身浮肿,去了当地的A医院的ICU,住了2个月。这两天才出院,然后一家人就急急忙忙来找我了。
我检查了小九,她神志清,但精神反应差,我翻阅之前检查报告,厚厚的好几打,脑海中排除了一条条的病因,最终把病情指向“婴儿炎症性肠病”。
婴儿炎症性肠病,是一种发生在婴儿的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,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,但多发于末端回肠、结肠、直肠的溃疡。临床表现为腹痛、腹泻、肠梗阻,伴有发热、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。病程多迁延,反复发作,不易根治,多与基因有关。我又看了看小九在北京C医院的肠镜报告,确实是这样。这病症和患儿的情况十分符合。
但同时,我心里的疑惑一直解不开,也留了个心眼,问了问患儿父母,家里其他人的情况。
我的话可能触动了小九父母的痛点,他们表情沉重起来。
我这才了解到,小九的哥哥尚未满月就因严重腹泻、败血症离开了这个世界。让患儿父母不能接受的是,同样的厄运再次降临到他们的女儿身上,而且从婴儿开始小九多次住院,病情反反复复,越来越重。他们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我们医院,来到我面前。
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千钧重,患儿父母很痛苦,我心里也跟着沉重。
一个哥哥,一个妹妹,同样是严重腹泻,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联系?
我想了想,开了检查项目。但是,炎症性肠病总有病因和源头,源头不找到,哪怕短暂治疗出院,患儿的病情还是会一直反复。
我给小九开了住院单,收入了病房,进一步完善检查与治疗。我看着小小的患儿,很心痛,她的道路漫长而崎岖。本该肆意玩闹的年龄,就这样安安静静躺在病床上,天天受罪,这孩子乖巧懂事,让人心疼。
又过了10天后,小九再一次来到我们科室,我看见熟悉的小小身影,看见她虚弱精神萎靡的模样,心里一揪。
果然!她病情又反复了!肠梗阻、重症肺炎。
我建议患儿父母去全家基因检测。小九妈妈说我以前在群里就建议他们做基因检测,当时他们一家犹豫了好久。
长期难治性腹泻小患者中,有一批因为存在特定基因缺陷的患儿,出生后很快出现口腔溃疡、腹泻、发热,部分还伴有肛周脓肿,极易发展为败血症,甚至死亡。更不幸的是,这类疾病有较强的家族史,患儿的同胞兄长,姐姐可能已经因为类似疾病去世。对一个家庭来说,雪上加霜。
一般,这些小于5岁的患儿,通过肠镜检查,会发现的肠道有多发溃疡的炎症性肠病,医学专家将其称为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,小九患的就是这种病。
患儿父母说,上次测的基因报告出来了,他们看不懂。
我打开报告,上面赫然写着位于22号染色体的基因IL10RA基因复合杂合,一个来自父源,一个来自母源,然后都遗传给小九。
到这里,我心里长舒一口气,可算是把根本问题找了出来。我也很庆幸建议他们做全家基因检测,这类隐藏在基因中的疾病,最是藏匿隐秘。
但是,我心里同时更担忧的问题同时出现了。基因疾病,这要治愈不是容易的事。藏在基因根本的疾病,还是家族遗传史,诊断难,治疗起来难上加难!
我把病因和患儿父母解释了一遍。
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患儿发病年龄早、有较强家族史,多因为单基因缺陷导致。这和儿童炎症性肠的发病机制不同。而且患儿的消化道和全身症状非常糟糕,不仅花费大,后面的情况也很不乐观。
小九父母听到小九的病是基因缺陷疾病后,明显地沉默了。我也没有说话,我大概猜到患儿父母心里在想什么。他们第一个孩子因为同样的基因疾病已经离开人世,现在轮到第二个孩子。
我告诉小九父母,这个基因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,但是疾病治疗耗时长,医疗费昂贵,所要消耗的人力精力财力都不是一般病可以比拟的。目前第一关是请外科解除肠道梗阻,时间拖的越久越危险,目前小九状态很差,能否下手术台也是个未知数。
患儿父母含泪谢了我,然后离开了诊室去外面商量。我内心十分复杂。有时候,人的生命是能和钱划上关联号的。在难治愈的疾病面前,投入多少,能不能见到疗效,都不能准确估量。这对患儿父母来说,是一个十分沉重的决定。
下午,挂号的患者很多,我坐诊了一整个下午,忙到一抬头看见时间过去大半。我想小九父母可能是放弃离开了。
就在我本以为小九父母已经离开的时候,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回来了,而且眼角还带着泪痕。
他们说,要治。还说,拜托医生。
我眼眶微热。我看见小九爸爸年纪不大,但头发已经花白。我看见小九妈妈表情凄苦。我知道,这一句“拜托医生”话语有千钧重。
太沉重了。
我告诉他们,准备办理住院手续,并迅速联系了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全学科团队。我所在的医院有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,他们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,已经成功治愈了数名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患儿,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,为患儿和家庭带来了新希望。
小九正式住院了,因为病情危重住进了重症监护室。内科医生帮助小九控制肺炎和感染,外科医生让随访腹部X片,如果梗阻能自己回复就不用手术了。
但是在此时,小九开始频繁抽搐,呼吸急促,胸部吸凹阳性,腹胀明显。小九很快用了呼吸机支持治疗,予胃肠减压,苯巴比妥止惊后,仍有反复抽搐。病危通知书下达。
情况紧急!病危情况十分严重。
这时候,患儿父母已经撑不住了。她妈妈告诉我,“对不起医生,我们放弃了。”
小九爸爸告诉我,“医生,我们要带孩子回老家,不治了。”
那一刻,我内心无比难受。
那一刻,我看见这一对历经千难万劫的父母,似乎苍老了十岁。对于我,患儿父母的决定让我无比痛苦,但他们内心,比我更痛苦千倍万倍!这个把月来,他们租在医院周围的简陋出租屋里,付出钱,付出心力,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,一次又一次的打击。
他们很平静地带着患儿办理了出院手续,去了上海虹桥火车站。
临走前,我看见患儿虚弱地抬着头,还对我挥挥手要礼貌地告别。
那一刻,我心像是刀绞一般揪在一起,生平头一次,我对从医感觉到怀疑。我从医是为了什么,为什么要看见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和人间悲痛。我想悬壶济世,但理想很好,现实却骨感。
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!
我没有挽留,我又有什么立场,什么能力挽留他们?头一回,我觉得那么无力,那么无奈。
我曾经看到过一张照片,深夜的路灯下,一个蜷缩在水泥墙前痛哭的背影,这个 照片看哭了很多人。这是名急诊科医生在眼睁睁看着19岁患者生命逝去后的真实一幕。
有时治愈,常常帮助,总是安慰。这是医学的实质,更是医生的无奈。
生命因脆弱而可贵,每天见证生老病死,悲欢离合,医生既有力挽狂澜、起死回生的自豪与荣光,更有回天乏术的挫败与哀伤。是的,医生不是神,只是一个普通的人,在红尘治病救人。
下班时间到了,就在我正打算熄灯关闭诊室门的时候,突然门口又进来一个身影,是熟悉的患儿母亲。
“医生!”
原来是小九的妈妈!她她抱着怀里依旧小小的小九,她在厚大的外套里蜷缩成那么一团,显得那么孤独无助,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透露出对生的渴望。
小九妈妈哭着喊我,“医生!我孩到了火车站孩子还没有断气。我想,我想,想再试一次,就最后一次。”
那一刻,我红了眼眶。患儿母亲已经是泪流满面。我激动地点头,立马联系住院部同事。
“好!就再试一次!”
ICU抢救继续。
手术台上,无影灯下,是无数医者与病魔的赛跑。小九排除手术禁忌症后,行剖腹探查术和回肠造口术。外科打开腹腔发现小九的肠道已经一塌糊涂了。
肠道手术后,外科医生在腹部造了个口,让粪便暂时从这里排出,减少对病变的肠道的刺激,避免进一步感染。术后小九用了呼吸机支持,内外科医生会诊了许多次,终于把小九从鬼门关一把拉了回来,患儿生命体征逐渐平稳。我们都长松一口气,心里大石头也落了地。
手术之后,肛周感染得到控制。
肺炎感染被解决!……
在这过程中,就像是一个个打怪一般,倒了一个怪,数一数还剩下几个怪。最后就剩下控制肠道炎症。
按照以往治疗克罗恩病的办法治疗,还是不能治本。如何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。
我们曾上网查阅了大量文献,发现2009年英国首次发现IL10R突变造成的炎症性肠病,并且首次开展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。2015年我们科与血液科、普外科合作在国内首次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1例IL10RA基因缺陷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患儿,随着这样的患儿不断过来就诊,移植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。
从血液科传来好消息,小九脐血干细胞配型成功,有10个点相合,近期可以进无菌仓移植。
在我们紧张的期待中小九住进了血液科无菌仓,我们成功为她进行了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。
但是,仅仅过了一周,小九因为移植后的排异反应,夜晚肚子疼不停地哭闹,腹腔压力一高造瘘口肠管脱出了,外科予手法复位失败,再次紧急手术。术后予白蛋白、血浆支持。患儿上腹部切口出现感染,又一次出现状况。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情况再度紧急起来,小九父母焦虑到掉眼泪,祈祷不要再下达病危通知。
外科医生帮助小九拆除缝线引流脓肿、消毒后,病情再度被控制住,伤口逐渐好转。
就在所有人觉得事情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时,患儿病情再一次反复,出现发热。我们医生完善检查,调整了治疗方案,两天后体温改善,复查血常规示炎症指标得以控制。
小九陆续渡过了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植入、抗排异等多个难关。移植的路上有许多未知数,干细胞植入失败、严重感染、严重的排异都会要命的。好在小九生命力非常顽强,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。这些难关攻克后,我们又帮小九做了基因检测,结果显示以前突变的IL10RA基因已经彻底修复了。
2019年小九再次入院,复查肠镜,我们惊喜地发现小九以前溃疡的肠道已经愈合了。接下来,外科医生为她进行了回肠造口闭合术,就此摆脱了造瘘袋的困扰,可以正常生活了。
我最近一次见到这位小九是2020年暑假,她们一家来给我们医院送锦旗。小九已经是4岁小姑娘了,个头已经长高了不少。她还记得我,见到我的时候,叫黄伯伯好。
往事不堪回首,看到小九一家人能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,我们不胜唏嘘。
这小家伙,是我们看着长大的!初见她的时候,那么小小的一团,在厚大的外套里,显得那么小。但现在,她重拾健康,活泼可爱,真为她们一家高兴。在经我推荐,小九妈妈去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,在那里借助现代
生殖技术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小妹妹。
我很欣慰,也很庆幸。那一刻,我觉得寒窗苦读学医是正确的事。别人都说,劝人学医天打雷劈,但他们不知道,见到患儿康复的成就感,和心里沉甸甸的满足感。
再往后,我再也没见到这位小九一家人,只看到她妈妈的微信封面上的孩子照片,小九抱着她的小妹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,我衷心祝愿她远离疾病,快乐健康成长。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删除!